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为河北省委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厅级,由省委政法委管理。
一、历史沿革和概况
学校与共和国同龄,是河北省法学教育的发源地,为河北省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前身是河北省建设学院,成立于1949年7月,首任院长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同志兼任。1954年4月,改建为河北省政法干部学校。1983年11月,改建为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1年4月,适应法律职业化发展趋势,改建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在保留“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职能、继续承担政法干警培训任务的同时,开始举办法律类高等职业教育。2004年4月,河北林业学校成建制并入,同年,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恢复“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学校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占地面积1194.23亩,现有三个校区,两个培训基地,校本部位于友谊北大街569号,北院位于学府路77号,东院位于学府支路21号。
二、办学特色和质量
学校秉持“良法善治,尚法高行”的校训,厚植“尚法、精业、博知、笃行”的校风,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法治人才。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教育教学质量A级院校、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河北省成人高等学校评估优秀学校、河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河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河北省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校、河北省绿色学校、中国双创典型示范高校、中国双创典型示范基地、中国双创组织能力贡献奖等称号;入选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单位、特色化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首批建设试点单位,法务数字化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入选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单位;入选河北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单位。法律事务专业在2021年-2024年中国科教评价网“中国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排行榜”中连续位列全国第一名。在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中国政法类高职院校排名中,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政法类高职院校第一名。
学校设有应用法律系、司法实务系、国际法商系、行政法务系、计算机与数字法务系、经贸法务系、财税法务系、建筑工程与法务系、生态工程与法务系、政治与公共管理系等17个教学机构。全日制在校生9700余人,招生专业45个,覆盖12个专业大类。法律事务、数字媒体技术、园林技术、人力资源管理4个专业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学校建有2门国家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国家教学资源库子项目3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15门,虚拟仿真实践课程2门;承担法律事务省域高水平专业群、法律事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等8类21个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第三轮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建有法律事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园林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等23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有云智能庭审实训中心、自助诉讼服务实训中心、涉外法务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人工智能实训中心等79个校内实训中心,集教学、培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社会服务于一体。
学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高度重视政校行企社深度合作,牵头发起成立河北省法律职业教育联盟,与法治工作部门和法律服务行业、相关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切实发挥法治工作部门、行业企业在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近5年,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赛事中获奖700余项。其中,获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等国家级一等奖56项,二等奖93项,三等奖138项。就业率持续提升,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突显。
三、师资力量和水平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04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比31.79%,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87.25%,“双师型”教师占比54.22%。学校是国家第三批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建有河北省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三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多位教师担任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全国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林业和草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省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省政府法律顾问、省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专家、河北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河北省法官遴选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近5年,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8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4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项,其中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级荣誉6项,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1人,国家档案局“工匠级”档案人才1人,获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1人、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全国文明家庭”1人。
四、社会贡献和影响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政法教育特色,坚持法治教育培训与高等职业教育“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在长期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育学生成才”育人宗旨和“一本双健三养四知”立德树人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形成了政治认同与法律信仰融合、人格养成与法治精神融合、专业能力与法治思维融合的育人理念,积极推进思政教育与法治教育同向同行、“法律+”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同步设计、文化实践基地与专业实践基地同步建设的育人实践,成效显著,累计培训政法干警44.86万余人次,培养各类学历毕业生10万余人。
学校是河北省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建有政法工作现代化研究所、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是省人大法工委立法基地、省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站。学校承办的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和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等专门研究会,是河北省法学法律工作者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河北法学》《河北法律职业教育》《学思苑》是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其中,《河北法学》是全国较早创办的法律专业期刊,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由职业院校主办的法律类核心期刊,连续被评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依托学校设立的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为省内外法学法律工作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近5年,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059篇,出版著作、教材72部,其中国家“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6部;承担河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河北省法学会课题等厅局级及以上课题363项,31项调研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河北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
学校落实干警培训与学历教育并举的法定职责,积极履行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职能,开展以政法干警政治轮训为主体、以其他法治教育培训和技术技能培训为补充的教育培训。成立政法干警培训工作办公室,承建河北政法干部网络学院,承接全省基层政法委员能力提升培训等培训任务,以政法干警培训辐射引领各类法治教育培训,主动服务法治河北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有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涉外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援助中心是经省司法厅批准唯一在高校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与省外事办签署“一带一路”建设境外安保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承办河北省海外安全教育和境外安全保障培训基地。近5年,学校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到账经费总额5593.34万元,年均1118.67万元。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建有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气膜体育馆。图书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拥有优雅的环境、良好的阅读条件、种类齐全的书刊资料。目前图书馆面积1.54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24.91万册,生均纸质图书128.1册。
七十五载栉风沐雨薪火相传,七十五载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征程中,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坚守职业教育初心,培育一流法务人才”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立校、合作办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规范治校”的办学思路,持续聚焦政法特色,加快推进专业融合,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正在向着河北政法职业大学的宏伟目标踔厉奋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